6月28日下午两点,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式思政教育访谈专题活动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办,这也是继“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专题”讲座之后,学而讲坛推出的又一全新形式的“思政课”。


本期活动的主题是“我的青春不迷茫——大学生为何要上好思政课”,由学生做嘉宾,以访谈的形式来讲述“我和思政课的故事”,到场的学生可以通过现场提问、发言、答题等环节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学而讲坛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实际举措,也是思政教学第二课堂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的有效探索。活动邀请到了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德才教授以及公共卫生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张殿军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我校2019、2020级150名学生到场参加。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黎英做内容介绍后,请上台的学生嘉宾是我校2016级临床4班的劳朝宇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帆老师通过访谈和提问与劳朝宇以及现场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度思想交流。作为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劳朝宇同学深情讲述了他从一个贫困乡村的留守儿童直至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圆梦经历,特别是在学习中如何从对思政课的“抵触”转变为“挚爱”,如何在姚黎英老师的引导下从一个悲观厌世的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的心路历程。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思政教育方式非常能打动人,访谈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现场互动,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张殿军教授就大学生如何“心理解压”等问题做了即兴发言。
访谈结束后,张德才教授做了《上好思政课,让成长之路走得更从容》的主题报告,他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史出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以及我国疫情防控中凸显的制度优势,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深刻阐述了的大学生从为什么要上思政课和如何上好思政课这两个问题。在报告的最后,他亲切的寄语大学生朋友:“学好思政课,在成长中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育道德人格、厚植家国情怀,使你们具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立场、素质、能力和视野,思政课是不能丢分的人生必修课!”
“课程育人”位列“十大育人体系”之首,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入探索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把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