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校要闻 | 正文
用爱心回馈善举 用感恩推动公益——牡丹江医学院开展对遗体捐献者家属慰问活动
作者:     时间:2022-01-08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新春佳节来临前夕,202216日上午,基础医学院党委联合校工会、宣传统战部开展了对2021年向我校捐献遗体家属的走访慰问活动。学校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俞春利,工会副主席张洪本,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孙荫众、院长李丽、解剖教研室主任杨春壮、解剖实验室主任李明秋,校工会办公室主任李帅三等参加了走访慰问活动。


1BF48


978E1


重温家属深情厚谊 心贴心回馈善举

牡丹江医学院遗体接受站成立于20103月,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遗体接受机构。2021年共接收社会捐赠遗体8具,其中来源牡丹江市区捐赠6具、鸡西地区捐赠1具、七台河地区捐赠1具,全部用于满足医学教学、科研需要。

慰问团队带着感恩之心和慰问品首先来到东平安小区拜访吕女士(遗体捐赠人的女儿),交流中让人惊讶的是吕女士父亲遗体捐献到了牡丹江医学院,而早几年前在北京去世的母亲就通过北京红十字会将遗体捐献给了首都医科大学,这一家人是何等境界。吕女士说:“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生前都明确表达了用遗体造福社会的愿望,做女儿的虽然万般不舍,但满足父母的心愿才是最大的孝道。我们不仅支持,将来个人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通过对吕女士的拜访,我们从她的居住环境和言行举止中不仅看出其家境富裕殷实,更看出了她拥有超然利他、充实饱满的精神修养。接着慰问团队拜访慰问了裕花园小区的李女士,作为妹妹李女士和被捐赠遗体人是双胞胎兄妹,从李女士噙着泪水的双眼大家就能深深体会到她对哥哥的思念,在慰问期间她不断倾诉着双胞胎兄妹成长最值得追忆的美好过往,李女士说:“就像有缘和哥哥成为双胞胎兄妹那样,我无法把握和选择出生,但作为必然的人生归途能像夕阳一样发点光,不是没白活一回吗!”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话让慰问团队一行人感慨良多,当得知她把遗体捐赠时给的抚慰金全部捐给了市红十字会时,大家肃然起敬。作为靠养老金生活,还需打些零工改善生活的她,竟然能用如此大爱回报社会,和她们的品质和境界相比,慰问品已显得微不足道了,只愿此行能给遗体捐赠家属带去些许的人文关怀和心灵慰藉。


10997


1DFBD


用感恩推动公益 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是一项延续生命、奉献爱心的崇高事业,每一位捐赠者都是大英雄,他们主动献身,为医学事业,为挽救他人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对医学生们来说真正了解人体构造都是从遗体开始的,遗体是他们成为医生前的第一个患者,是帮助医学生们叩开医学大门的老师,牡丹江医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们,每次开课前都会举行悼念仪式,用感恩之心悼念尊敬的“大体老师”们。“大体老师”用自己的身体让医学生们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助医学科研工作者们进行医学科学实验,铺就了人类医学进步和发展之路。感谢在生命最后之际仍然在奉献爱心的“大体老师”们。

医学教育对遗体有着长期需求,也更有义务做好接受社会捐献遗体这项工作,通过这次关爱活动不仅能带去学校对遗体捐赠家属的诚挚慰问和谢意,感恩回馈社会,也是我校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扩展。希望通过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认识到遗体捐献是科学健康的志愿活动,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善意和勇敢。同时,也希望让更多人知晓学校医学教学、科研工作需求,让社会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渠道和途径更加畅通,让学校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研究出更多医学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

最后感谢牡丹江市红十字会在承担遗体捐献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