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验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层次有了历史性突破。

3、学校高水平特色应用型医科大学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教育部列为“十三五”更名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4、学校连续两年全省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为“A”,2022年排名又有所提升,位列全省政治生态考核第一方阵。
5、2016年,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六年,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2021年,经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审议,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由6年延长至10年。

6、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并在评估中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

7、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并承担“农村订单式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8、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省委书记张庆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组长管向东的称赞,附属红旗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贡献突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频道等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9、学校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入选全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
10、学校学科建设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育人模式,基层实用性临床医学和高寒地区慢性病防治2个优势特色学科入选全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11、学校护理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并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12、学校开展了“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等系列党建活动,涌现出了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设立了首届社会科学党建研究专题立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成为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
13、学校现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龙江名医27人,龙江名中医1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

14、省科技厅、牡丹江市政府、牡丹江医学院三方共建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发平台在我校挂牌成立;学校组建牡丹江医学院北药研发校企合作联盟,加盟医药企业15家;学校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牡医•金域学院”成立,金域实验班正式开班;学校与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成立牡丹江医学院深圳安科联合研究院。
15、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吸引、稳定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各项政策,营造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良好氛围。加大民生投入,推进民主监督,教职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稳步提高,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16、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智能化“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校园实体书店和特色省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等学生服务设施,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17、2012年,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的医药研究中心大楼投入使用,科研设备和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4年,医学技能培训综合楼投入使用,为学生医学技能培训创造了国内一流的环境。公共卫生综合实训中心项目获批2022年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为建校以来获国家投资最大基建项目。


18、学校与属地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全校所有楼宇的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权登记工作圆满完成,解决了数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19、附属红旗医院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综合病房楼投入使用;201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021年,承担的省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同年,神经内科被评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20、附属第二医院4万平方米内科教学医疗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医疗环境大大改善;“肺结节”专科联盟、“头雁”工作站等项目纷纷落地,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供稿:宣统部|编辑:杜娟|编审: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