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科建设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强化统筹、优化结构”为原则,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突出服务卫生事业社会发展,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育人模式取得新突破。


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卓有成效。十年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医学、理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2013年7月,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5月,临床医学、护理学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3月,药学、公共卫生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导师团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13年至今,学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规模稳步发展,由最初的108人发展到45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比为45%,导师中“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龙江名医”22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市级优秀中青年专家6人。细胞遗传学导师团队获全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取得新成就。十年间,获批4个省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科学),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药学和外科学);获批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拥有基层实用型临床医学和高寒地区慢性病防治2个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经费4620万。省级学科创新团队4个,凝练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2017年一次性通过国家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2018年一次性通过国家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专项评估。

平台建设水平实现新突破。获批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牡丹江医学院慢病与药物研究中心1个。依托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黑龙江省教育厅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了北药研发校企合作创新联盟,目前已有几十家大型医药企业加盟,学校科研共享平台作为上述医药企业的共同研发基地,联盟已有上市药品200余种。有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十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生在校生由41人发展到1154人。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德智体美劳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育人。研究生考博率达90%,研究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满意度调查100%。研究生团委获评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牡丹江市“五四红旗团委”、牡丹江市“青年大学习”先进集体。


供稿:宣统部|编辑:杜娟|编审: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