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7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24年年会暨中俄医药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牡丹江医科大学作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党委书记马宏坤受邀出席大会。大会由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主办,暨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广东省药学会联合承办,9位中俄院士、30余所中俄医学学府的领导与嘉宾、450余名中外学者参加大会。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十周年。大会特别策划并举办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十周年庆典仪式”,马宏坤与中俄两国20位嘉宾代表登台,共同启动十周年庆典。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了以“新机遇 新平台 新起点”为主题的中俄医药发展国际学术大会。此次会议秉承医学国际合作的理念,开设“生物医学、基因和细胞技术”“医学新技术”“个性化医疗及其应用”三个分论坛,同时开辟了“生物制药与高科技药物”与“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的两个线上会场。
论坛上,马宏坤全程用英文作了题为《边境区域慢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Epidemiology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order Area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的专题报告。

报告从学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慢病与药物研究中心”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团队利用循证医学探究成人慢性病病因,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建立食物嘌呤含量数据库科学指导居民合理膳食、阐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人体成分特征、制定中国营养学会团体标准《预包装食品嘌呤含量分级和标示》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等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与中外学者一道聚焦中俄医疗医药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分享各自领域的热点议题与突破性成果。

马宏坤表示,今天的牡丹江医科大学,扎根边疆办学,成为“一带一路”对俄交流的前沿院校,学校科研团队努力研究新机制、研发新药物,旨在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可行的检测与治疗策略。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提出,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与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共同发起,10年来,联盟高校从最初的92所增加到140所,发展成为中俄两国大学间成立的规模最大、参与院校最为广泛的合作联盟。
大会开幕式上,杨宝峰院士、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校长分别提到牡丹江医科大学为国际交流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供稿:办公室|编辑:杜娟|编审: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