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4月25日上午,学校组织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代表来到牡丹江市渤海靺鞨绣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在渤海靺鞨绣第五代传承人蒋丽娜的带领下,师生们一起参观了博物馆中精致华美、独具特色的渤海靺鞨绣工艺品,了解到靺鞨绣技艺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对这些栩栩如生的绣品赞叹不已,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博物馆四楼展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帆和蒙古族教师徐悦进行了现场授课,向参加活动的满、蒙、藏、回等少数民族学生们讲解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内涵,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树立“四个共同”历史观、根植“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内在含义。授课结束后,由靺鞨绣传承人现场指导,同学们进行了手工制作体验,学习靺鞨绣的基本刺绣针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深刻体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少数民族工艺的独特审美。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畅谈分享了收获与体会,大家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通过参观、宣讲、体验与学习,深化了同学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悟与理解。同时,我校与渤海靺鞨绣博物馆共同搭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加强校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寓教于艺、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的思政大课堂。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杜娟|编审: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