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战略的纵深推进,呼唤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挺膺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要求高校主动搭建基础教育与高等医学教育的衔接桥梁。为帮助高中学子具象化认知医学专业、科学规划生涯方向,2025年10月22日,医学影像学院精心策划并开展“朋辈引路探医学奥秘,青春立志赴白衣之约”校园开放日实践活动,特邀海林市实验中学骨干教师与优秀高中学子代表走进校园,沉浸式体验医学影像专业特色,近距离感受大学医学教育的厚度与温度。

上午8时,承载着师生期待的大巴车抵达牡丹江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良、院长于广浩、党委副书记宋海南及全体辅导员等候在学院门前,对海林市实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王莉莉带队的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
为确保活动“既有专业深度,又具体验温度”,学院前期已启动全流程精细化筹备:专业教师团队梳理医学影像学科发展脉络,将DR、CT、MRI等设备原理与临床应用转化为通俗科普内容;学生志愿者团队反复推演参观动线,细化“引导—讲解—互动”各环节衔接;各参与场馆提前调试展品、优化讲解方案,从细节处彰显学院对此次“育人衔接”活动的重视,为学子们打造了一场高质量的医学启蒙之旅。

在志愿者的有序引导下,学子们首先走进医学影像博物馆——这里既是学院专业实力的“展示窗口”,更是开启医学兴趣的“启蒙课堂”。专业教师以“影像为眼,洞察生命健康”为主题,结合实物设备演示,生动拆解技术原理与临床价值:从常规体检中清晰呈现肺部纹理的DR影像,到精准定位肿瘤病灶的CT断层扫描,再到捕捉神经系统细微病变的MRI成像,教师用“设备操作—图像生成—临床诊断”的完整链条,让学子们直观理解医学影像“为医生赋能、为患者护航”的核心作用。


随后,在学长学姐的“专属向导”带领下,学子们依次走进牡丹江医科大学校史馆、抗疫事迹展览馆、生命奥秘科学馆:在校史馆,大家循着学校“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精神,回顾牡丹江医科大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临床医疗服务、地方健康保障中的使命担当,深刻理解“医教协同”的办学底蕴;在抗疫事迹展览馆,一幅幅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的纪实图片、一件件标注着“抗疫记忆”的防护服与诊疗器具,让学子们沉浸式感受“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更坚定了“学医报国”的理想萌芽;在生命奥秘科学馆,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良亲自担任讲解员,结合形态学展品与趣味科普,将抽象的生命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案例,帮助学子们深化对“生命”与“健康”的认知,进一步体会医学“探索未知、守护生命”的核心价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学子们对校园服务的认知更加清晰,也深刻体会到大学为学生成长提供的全链条支持。





参观环节结束后,活动转入“实践体验+生涯指导”双轨环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门前,志愿者以“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的形式,详细传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学子们分组上前模拟练习,在亲手实践中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强化“健康守护者”的责任意识。


最后,学子们走进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宾娜围绕“新高考政策解读”“我校专业设置与分组情况”“近年录取分数分析”三大核心内容展开系统讲解。帮助学子们全面把握我校办学特色与招生政策,全方位解答学子们关于“如何报考医学专业”的困惑,帮助大家在生涯规划中“拨开迷雾、找准坐标”。随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海南为每位学子颁发医学影像学院专属勋章,将“白衣梦想”的种子以仪式感的方式根植于心。


此次校园开放日实践活动的圆满举办,是牡丹江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践行“以生为本、育人先育志”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深化“校校合作”、打通“高中—大学”育人链条的重要举措。活动不仅让高中学子从“设备、技术、文化、精神”四个维度,全方位认知医学影像专业的内涵与价值,更以“领导领航、教师引路、朋辈同行”的温暖模式,传递了医学专业的责任与荣光。医学影像学院将持续创新育人载体,计划通过多元形式,深化与地方高中的常态化合作,进一步搭建“基础教育与高等医学教育衔接”的长效桥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医学人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