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的殷切嘱托,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9月18日—9月29日,基础医学院以“源临床、强基础、重转化”为主题,连续举办三场“促基础与临床融合发展”学术系列活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学科带头人、无课导师、青年博士和部分在校研究生共三百余人参加。活动由副院长宋洁主持。
龙江名医与学院青年导师联袂开讲
首场报告会特邀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带头人、“龙江名医”尹昌浩教授,与我院青年导师、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陆芳平博士联袂开讲。尹昌浩教授以《脑小血管病的现状及研究》为题,系统梳理了脑血管病精准诊疗面临的瓶颈,并提出“临床问题—基础攻关—技术回归”的闭环研究范式;陆芳平博士则结合其实验室最新成果,分享了《H₂S靶向巯基化修饰MuRF1缓解2型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的机制研究》,展示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双向奔赴的生动案例。两场报告内容翔实、逻辑严密,既展示微观机制深度,又凸显临床转化温度,激发基础与临床教师围绕“跨学科团队、交叉研究”展开热烈讨论,共绘协同创新蓝图。


中青年专家聚焦白内障致病机制报告科研历程
第二场报告会特邀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眼病中心视光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姗姗作题为《白内障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胡姗姗教授介绍了从单纯疾病致病基因筛查,到深入氧化损伤与LECs信号通路解析,到目前开展的高通量测序致病基因筛选与基于纳米递送药物研究治疗药物探索,并分享了科研启示的心得和科研项目的选题技巧。本次讲座内容详实、观点前瞻,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协同创新的桥梁。

基础与临床青年博士科研项目路演,碰撞交叉课题
第三场活动采用“20分钟简报+圆桌研讨”形式,邀请学院新引进博士刘芮萌、田俊维与临床青年学者病理科史丽主治医师主讲。史丽医师在报告中展示靶向PPARα的激动剂可逆转Ang-Ⅱ诱导的心脏重塑,为高血压心衰的精准干预提供新思路;田俊维博士展示阿霉素通过miR-331-5p/CD44/MEK/ERK通路调控骨肉瘤恶性进程及铁死亡的作用研究;刘芮萌博士通过详实数据展示姜黄素通过UPP2代谢通路干预小鼠AFB1性肝癌风险的机制研究。博士路演将PPARα的精准靶向、铁死亡的巧妙诱导与姜黄素的天然智慧,共同注入高血压、骨肉瘤与肝癌的下一轮攻克,携手把实验室里的“首次发现”转化为病床边的“再次新生”!



李丽院长表示,学院将把“促基础与临床融合发展”学术系列活动常态化,实现“临床出题—基础解题—转化落地”的良性互动。学院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激发教师科研灵感与内生动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人才共育为纽带,促进学院教师肩负医学教育使命的科研思考,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特色应用型医科大学建设,服务龙江作出贡献!
供稿:基础医学院|编辑:张昕|编审:李晓明